第2004章 再开朝会,文理并行-《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秀才中老体衰的除去四万七千人、进入各卫所三千余人,其余皆进入社学担任讲师,平均每座社学十六人。

      因为社学是启蒙,所学课程门类不多,每个班三十人。

      举人中年老体衰的三千五百人,不愿意继续读书而进入军中卫所的两千四百人,余者八千人进入郡学,平均每座郡学三十二人。

      郡学中会涉及到简单的建筑、水利、财赋等等普及,每个班是二十人。

      大学都是专业的课程,每班依旧是三十人,但存在着个别学科招不满,个别学科人数超多。

      诸如算学、工程、律学、阴阳学、水利、工业等六科人数较多,经学、史学、子学等学科人数相对少一些,两者之间的比例大概是六比四。”

      听着刘宗周的禀报,崇祯眉头轻皱了一下。

      招生人数这一点上与去年预定上是相差无几的,尤其是社学新生入学上,虽然朝廷宣传的很好,可依旧是很多人在观望。

      这其中有序毕业后从胥吏干起的犹豫不定,也有朝廷如今大力推动商事上的考量,例如进入一个工坊或者商号,当个学徒。

      三年社学后能不能升到郡学继续学习,只有十分之一的概率,更别提郡学晋升到大学只有三十分之一的概率了。

      而只有郡学毕业才能在社学和卫学中谋取一些营生,可那也是小概率事件,因为毕业人数太多了,供远大于求。

      三年社学、三年郡学,六年的时间去当个学徒,学个一技之长,或许比郡学毕业了生活的更好。

      可问题是,不去读书,或者说不读个两三年,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是读书的那块料,或许很多孩子被家长的浅视给耽误了。

      另一个皱眉的原因是理工科和文科之间的比例问题。

      学子们为什么会选择理工科的算学、工程、律学、阴阳学、水利、工业等学科,因为这些学科毕业之后,特别优秀的会进入工业研究院、水务水利部、火器研究院等。

      再不济也能在州府的六班胥吏中选择一门,学以致用,肯定会比文科学生强,因为六班中,只有礼部一个文科的六班。

      经学,主要学习六艺、十三经;
    第(2/3)页